2023-07-27 17:06:17 | 顶峰网
东北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 ——哈尔滨市,东经126.6247°,北纬45.7662°,海拔141米,校园占地136公顷,并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3万公顷。,历史沿革。学校创建于 1952年7月,原名东北林学院,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由原国家林业部直属管理。1985年8月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2000年3月,由国家林业局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0年11月,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签署合作共建协议。2011年6月,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3月,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协议。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师生概况。学校现有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 2.7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9433人、研究生7753人。自建校以来,已向国家输送毕业生19万余人。现有教职员工2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30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3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7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1人、青年学者6人,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4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4个。近年来,有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3人,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1个团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8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次,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3人。,学科专业。学校现设有研究生院、 19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有68个本科专业、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类别的专业学位硕士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林业工程、林学2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农林经济管理4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培育)学科、1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7个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学校现有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1%。有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联合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学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学科研平台。学校拥有优良的教学科研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有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有森林植物生态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东北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 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15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猫科动物研究中心,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其中1个升级为“2.0”计划),有林学、森林工程、野生动物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森林工程、野生动物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省级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智库;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质量检测总站检测中心等;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实验林场等7个校内实习基地、310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和111个校外研究生实习基地。2020年,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实验林场和森林博物馆入选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森林博物馆晋级“国家二级博物馆”。2021年,成立了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对外交流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近 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每年有近150位来自欧美和亚洲发达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合作研究和访问考察;每年派出120余位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和科研合作;与俄罗斯、新西兰、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埃塞俄比亚、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友好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生交流项目,并积极选派学生通过国家公派渠道赴国(境)外攻读学位。学校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办学项目分别获批招生。近年来,学校举办了“林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2019年虎豹跨境保护国际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校大力加强留学生教育培养,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留学生,生源来自五大洲80余个国家。,各类奖励荣誉。 200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学校在2011年、2014年和2017年连续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首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连续16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第七届和第十届“母亲河奖”、全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军警民共建共育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学生工作先进集体,20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20年,成功承办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捧得“优胜杯”,获得2金1银5铜的成绩。“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7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研奖励253项(其中一等奖24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89项(其中一等奖7项),获得授权专利4800余件。2018年,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涌现出以国家和省部级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术界和企业界精英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了一批批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鹦哥岭自然保护区青年团队、全国首位环保烈士徐秀娟等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为我国的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 “质量、绿色、创新、合作”理念,秉承“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不断强化办学优势,不断彰显办学特色,力争办学实力位居全国农林高校前列,建成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中国高水平大学,为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林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关部署,按照教育部《关于2022年继续做好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2〕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2022年继续实施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工作。 东北林业大学2022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 一、招生对象 高校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确定,考生户籍、学籍资格审核由各省(区、市)负责组织。 二、报考条件 报考高校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1)符合2022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三、招生计划 学校2022年高校专项计划拟定102人(最终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考生所填报专业须符合我校高考选考科目要求,其他省份仅限理工类考生报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汉语言招生计划,招生专业目录见附件。录取到专业类的考生入学后专业分流工作按学校大类招生学生专业分流实施方案执行。 学校将根据各省入选资格考生人数、生源质量等因素,确定具体的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并通过学校本科招生信息网公布。录取时,学校可根据各省入选资格考生报考情况及生源质量,对招生计划在省份间进行适当调整。 四、报名程序 1.网上报名:考生请于4月25日前登录“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系统”()报名并确认志愿。 2.上传申请材料:考生须在报名截止前将申请材料上传至报名系统,具体申请材料如下: (1)东北林业大学2022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申请表(须学籍所在中学负责人和考生签字、加盖学籍所在中学公章,上传的申请表版本号须与报名系统中版本号一致); (2)个人自述报告须由考生本人手写并签名,报告内容应全面阐述申请报考我校的理由、个人成长体会、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及未来规划等,字数在1000字以内; (3)学籍证明由考生所在中学出具并加盖学校公章; (4)户籍证明为户口本,包括户口本首页、户主页、考生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页、考生本人页。如无以上材料可提供当地公安部门开具的户籍证明; (5)二代居民身份证,正反面均须提供; (6)考生高中阶段获奖证书,若无获奖可不提供。 上传至报名系统的申请材料要求真实、准确、清晰。所有申请材料以照片(JPG或JPEG格式)通过报名系统网上提交,无须邮寄纸质材料。考生必须确认报考志愿,未按要求完成报名、报名材料不齐全、不一致者,学校不予审核。 五、入选资格认定 学校组织相关专家成立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入选资格审核工作组,工作组对考生生源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等部门审核考生户籍、学籍资格情况进行复核,并对考生申请表、个人自述报告、高中阶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获得奖励情况进行审核,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入选资格考生名单报学校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并于5月底在学校本科招生信息网、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公示。 六、志愿填报 入选资格考生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考生填报志愿方式和填报志愿时间以生源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规定为准,并按照生源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招生计划填报专业志愿。 七、录取办法 报考我校的入选资格考生高考投档成绩须达到生源所在省份理工类本科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和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按相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确定的高校专项计划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我校将根据各省(区、市)招生计划,按照考生投档成绩和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专业志愿间不设级差。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考生所填报专业须符合我校高考选考科目要求。 八、监督机制 学校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工作。学校监察处全程监督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工作,入选资格考生名单和录取名单在学校本科招生信息网、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信息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考生本人及其所在中学应本着“诚信”的原则,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申请和推荐工作。申请和推荐材料必须属实,对伪造、变造、篡改、假冒户籍、学籍等虚假个人信息和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考生,均应当认定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取消专项计划报名和录取资格,同时由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按相关文件规定处理。 九、其他说明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从2023年高考招生起,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十、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451-82190346 监察电话:0451-82192924 本科招生信息网网址: 十一、附则 本简章由东北林业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东北林业大学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对象 高校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高校专项计划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确定,考生户籍、学籍资格审核由各省(区、市)负责组织。
一、招生计划
我校2021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约为2400人(学术型研究生约为1070人,专业学位研究生约为1330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约为253人,原则上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注:招生专业目录上公布的各学院计划招生人数是我校按照2020年招生计划制定的,2021年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当年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计划为准,拟招收推免生和直博生人数以推免生实际录取人数为准。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 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 2 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且符合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我校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我校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业要求:国家英语水平考试CET—4成绩 425分(含425分)以上,俄语和日语四级考试成绩60分(含60分)以上,且已在报考专业相关领域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各招生专业在以上要求基础上,可根据自身培养需求制定相关要求或执行学校基本要求。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学科专业报考,并在统考初试合格后,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具体加试科目详见《东北林业大学202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人员,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3.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
(三)报名参加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的各项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且符合我校同等学力人员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四)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
学校2021年全日制各招生专业均可接收,具体专业详见《东北林业大学2021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欢迎全国各大院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申请我校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具体招生政策详见《东北林业大学2021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公告》。
推免生的资格审核确认、报考、录取以及备案公开均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进行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
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或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应届本科毕业生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往届生应选择户籍或工作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本省户籍往届生选择在户籍所在地报名的,网上确认时须提交本人户口簿照片;在本省工作所在地报名的本省户籍往届生和在本省工作但户籍未随迁的外省籍往届生,网上确认时须提供工作证明和社保缴纳记录。
1.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符合报考条件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或https://yz.chsi.cn)进行网上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请考生务必于网上报名期间在网上支付报考费,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期间,不接受补交报考费。
(3)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历(学籍)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4)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5)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网上确认(现场确认)顶峰网
(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具体时间请报考时关注各报考点安排,逾期不再补办。东北林业大学考点网上确认工作相关信息,将于网上确认前公布在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考生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下载打印准考证
考生应当在2020年12月19日至12月28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请考生妥善保管。
四、初试
初试由教育部组织在全国实行统一考试。初试时间: 以中国研招网公布的时间为准。初试地点:由考生本人选定的报考点负责安排,详见《准考证》或咨询所选报考点。
初试科目和初试科目考试大纲:初试科目详见《东北林业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详见《东北林业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初试成绩查询可登录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五、复试、调剂及录取
有关复试内容、时间、地点、程序及其他具体要求,详见我校于复试前在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的《东北林业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及录取办法》。
六、招生专业、学制及学习方式
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学制及学习方式详见招生专业目录。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全部安排在专业学位。招生专业按类别可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
学术学位:学制3年,学习方式为“全日制”。
专业学位:学制2-3年,学习方式分两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其中,法律(非法学)专业的学制为3.5年。
七、体检
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规定执行,具体时间、地点、要求在复试前见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站通知。
八、学费及奖助学金
1.学费标准
根据国家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有关意见,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高等学校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含生态学双硕士项目),学费标准为每生8000元/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生9000元/年。
2.奖助学金
东北林业大学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享受各类奖助学金,具体管理办法严格按照教育部、财政部以及黑龙江省、东北林业大学等相关文件执行,详见《东北林业大学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办法》。全日制定向生(部分计划单列项目除外)、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在此列。
九、监督管理与违纪处理
1.学校全程监督各学院的研究生招生情况,及时公布各学院接受考生申诉的途径和联系方式,并保证各级投诉、申诉渠道畅通,对有关问题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2.考生出现提供虚假申报材料、考试作弊及其它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时,我校将通知其所在单位,并按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
3.若发现考生持伪造证件,我校将暂扣相关证件并及时通知公安机关。
4.严禁学校内部任何部门和工作人员举办或参与举办考研辅导活动,在校生不得举办或参与助考作弊、虚假宣传等涉考违规违法活动。违反规定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如有直系亲属或者利害关系人报考当年研究生的情况,研究生招生相关人员应全程予以回避。
十、其他事项
1.“东北林业大学(东林)-奥克兰大学(奥大)”生态学双硕士项目是教育部2019年4月15日批准设立的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奥林学院开设的生态学双硕士项目,计划招生人数10人,学制3年。学生可以选择以下培养模式:
(1)“2+1”模式:前两年在我校培养,最后一年赴国外合作院校学习,完成学位论文等;
(2)“1.5+1+0.5”模式:先在我校培养一年半,符合条件的,赴国外合作院校学习,最后半年回学校完成学位论文等;
(3)“1+1+1”模式:第一年在我校,第二年赴合作院校,最后一年回到学校完成学位论文等。
符合我校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我校硕士毕业证书,授予我校硕士学位;符合奥克兰大学硕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奥克兰大学硕士学位。学费标准为:国内学习期间学费78000元/年,出国后,按奥克兰大学当年学费标准收取。
2.学校不接受单独考试方式报考的考生。
3.我校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硕士研究生,具体招生计划和复试分数线,将根据当年国家计划和生源情况综合确定,招生简章另文发布。
4.学校各学院的基本情况、科研、导师队伍、招生专业、研究方向、培养和奖助等,可在相关学院网站查询或电话咨询,各学院咨询电话详见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5.本简章如有与国家招生政策不符之处,以国家政策为准。
十一、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 邮政邮编:150040
学校主页:https://www.nefu.edu.cn/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主页:http://yz.nefu.edu.cn/
电子邮箱:yzb@nefu.edu.cn
咨询电话:0451-82190710(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监督电话:0451-82192924(纪委办公室)
东北林业大学
2020年9月10日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顶峰网:www.dfxinli.com东北林业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重点专业缩招70人) 东北林业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 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列招生计划均为预估数,实际招生计划以国家当年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计划为准,拟招收推免生人数以推免生实际录取人数为准。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
北京林业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人数:2180人) 北京林业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 欢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23年将按照“全国统一考试(含联合考试)”“单独考试”以及“推荐免试”三种初试方式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一、招生规模 2023年我校计划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2000余名(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单列)和非全日
2023考研多少分能上东北大学(东北大学历年研究生分数线) 2022年能考东北大学多少分?东北大学是全国第一批&ldquo211工程&rdquo还有&ldquo985工程&rdquo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9月进入一流大学建设大学行列。每年考研去东北大学,是很多同学心中的理想院校。那么2022年能考上东北大学多少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2年能考东北大学多少分?2022考研多
东北农业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东北农业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
2022年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复试内容(东北林业大学值得上吗) 2022年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复试内容已经公布,以下是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一、复试形式和内容1.复试形式复试采取网络远程视频面试形式。每个考生总计面试时长原则上为20分钟,各学院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适当调整。2.复试内容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能力考核(100分)和综合素质考核(120分)两部分。专业能力考核......更多详细内容,欢迎关注
历年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研究生分数线 历年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研究生分数线为361分。 流通类课程教学团队、工程管理专业(投资与造价方向)教学团队、财政学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财务管理教学团队、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税务专业教学团队、津桥财会教学团队、会计教学团队、流通类课程教学团队、财务会计教学团队、流通类课程教学团队、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3
东北电力大学2019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全国各省市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持续更新中) 为方便大家及时了解全国各省市院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以下是考研网小编整理的“东北电力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东北电力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一、招生规模: 我校2019年计划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70人(其中学术型研究生440人,
东北石油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人数:1425人) 东北石油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名额 本年度全校拟招收各类硕士研究生1425人(含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其中全日制1324人,非全日制101人。录取时将视生源状况在各招生学院、专业间适当调整招生名额。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二、招生类型 硕士研究生按其培养类型分为学术学位硕士生和专业学位
2024-10-28 23:11:32
2024-02-05 04:45:34
2023-10-23 02:52:25
2024-11-18 22:38:16
2024-09-21 11:06:59
2024-02-23 22:2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