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9 11:06:17 | 顶峰网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3个校区,占地2400余亩。设有19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300余人、博士研究生1800余人。教职工3405人,其中专任教师1683人,博士生导师45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3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4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著名作家王蒙担任学校顾问、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受聘学校顾问、海洋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受聘学校顾问、特聘讲席教授、行远书院院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12位知名作家受聘为学校“驻校作家”。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中已有1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
学校拥有教学和科学考察船舶3艘,包括3500吨级的“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300吨级的“天使1”号科考交通补给船、2600吨级的“海大”号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与企业合作共建共管),另有一艘在建的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号,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学校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主持其中“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2个功能实验室的工作,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其他6个功能实验室的建设。
学校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9个学科(领域)名列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十二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1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4项、人文社科奖励51项,被 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17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704项,授权发明专利918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6项。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办学有关指标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 2个 |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重点培育学科1个) | 10个 |
山东省重点学科 | 21个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13个 |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 85个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工程博士,国家首批) | 1个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 33个 |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 194个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 | 14个 |
本科专业 | 73个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4个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4个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2个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 2个 |
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 | 16门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12个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 | 7个 |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3个 |
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 2个 |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 9人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16人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 11人 |
山东省“泰山学者” | 41人 |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9人 |
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 10人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 8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 2个 |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 2个 |
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 4个 |
博士后流动站 | 13个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1个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6个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4个 |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 1个 |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 3个 |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1个 |
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9个 |
青岛市重点实验室 | 5个 |
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4个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 | 1个 |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共建) | 1个 |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海洋学、化学) | 2个 |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 1个 |
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111创新引智基地” | 5个 |
“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 1个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1个 |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 1个 |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4个 |
山东省“十二五”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2个 |
更多院校简介信息,点击进入>>大学简介专题,了解更多院校相关信息。
想要了解更多院校信息的考生还可以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搜索:当书网(或当书网),即可关注!让你随时随地了解新鲜高考资讯。
上海海洋大学简介上海海洋大学是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校训:勤朴忠实,1914年9月1日定立。创校初心:渔界所至,海权所在也。办学传统: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世界的大洋大海和祖国的江河湖泊上。学校前身是张謇、黄炎培创建于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上海市立吴淞水产专科
大连海洋大学简介大连海洋大学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农、工、理、管、文、法、经、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学校创建于1952年,前身为东北水产技术学校,1958年升格为大连水产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大连水产学院。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辽宁省管理。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海洋大学。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有黄海校区、渤海校区和瓦房店校区3个校区,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简介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坐落在祖国大陆最南端的美丽港城湛江市,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于1999年由广东海洋大学与湛江寸金教育集团合作创办,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在近二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育人成果丰硕,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广东省民办教育突出贡献奖”、“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湛江市园林式单位
浙江海洋大学简介浙江海洋大学是一所国家海洋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创建于1958年,始名舟山水产学院,1975年更名为浙江水产学院,1998年与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浙江海洋学院,2000年之后舟山卫生学校、浙江水产学校、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石油化工学校和舟山商业学校等学校(单位)相继并(进)入,2016年更为现名。60年来,学校数易校址、历经变迁,积淀形成了“海
江苏海洋大学简介江苏海洋大学是一所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学校创建于1985年,原名淮海大学,1989年在筹建淮海大学的基础上正式建立淮海工学院。1998-2002年期间,根据全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均具有50年以上办学历史的江苏盐业学校、连云港水产学校和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学校,2019年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简介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坐落于美丽的海滨之城--威海,占地588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基建投资9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是一所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目前设立教学系部7个,教辅机构3个,行政处室6个,高职在校生7100多人,教职工400余人。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
中国海洋大学会计学研究生专业全国排名怎么样 中国海洋大学会计学研究生专业全国排不上号,大概在35左右,毕竟是专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中国海洋大学分析化学和海洋化学研究生考试要求的科目相同,两个专业相比,考取难度、就业如何? 海大的海洋化学是国家重点学科,但是就业面比较窄,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简介海南热带海洋学院(HainanTropicalOceanUniversity)是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亚市人民政府、三沙市人民政府等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省属高校,是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十大“教育援外基地”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成员院校,也是海南省中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
2023-10-23 02:52:25
2023-10-06 00:28:11
2023-09-19 07:34:50
2024-11-06 21:32:08
2024-03-06 22:18:31
2024-03-06 13: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