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0 14:15:35 | 顶峰网
考研地区划分在2012考研中有重大调整,把原来的一区、二区合并为现在的一区,把原来的三区变为二区,于是考研地区总体分为两大类,国家按照一类、二类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一类: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21个省(市);二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区)。每类地区考研要求分数线是不一样的,一类对应A区线,二类对应B区线,B区基本上都是 少数民族 等较为落后的地区,因此A区要求较高,B区较低。 A区和B区不以学校分,只要学校属于某一个区,分数线就参照该区标准,但对于好学校来说,区域划分对分数和上线的影响不大。
是按大学所在地而不是户口本所在地
扩展资料:
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统计,考研(课程)总人数在连续两年下降后,2016年“逆势”上涨,达到177万,较2015年165万的报考人数,增幅为7%,其中,报考 专业学位 人数为85万,占全部报考人数的48%。人数上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报考又突显了哪些新的特征,新东方在线考研项目总监甘源老师对此进行了权威解读。
研报人数在稳定中有小幅增长,除却受在职 专硕 招生变革(2015年为全国专业学位联考(即10月在职硕士联考)的最后一年,不少考生没赶上这趟末班车转而选择报考全日制 硕士研究生 。)这一特殊因素的影响之外,报考人数上涨说明考研仍是“ 刚需 ”,全社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是一个稳步渐增的发展态势,不少毕业生向往的“好去处”,如500强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对学历仍旧非常看重,部分甚至把“硕士”做为基本门槛,这个趋势在未来许多年仍是常态,而这一点则决定了考研在短期内不会降温。
尽管今年报考总人数增幅较大,但考研总体热度仍然平稳。决定考研热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大学新生人数稳定,决定考研人数不会爆增
应届本科毕业生是当年考研报考的主力(2016考研北京地区为例,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人数占总比例的58.1%),其毕业生规模是决定当年研报走势的关键。高考(精品课)人数的稳定(在部分省份下滑), 大学扩招 速度放缓,大学新生入学人数的稳定,导致考研报考人数缺乏大幅增加基础。
二、应届本科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虽严峻,但学历不等于能力
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或者把考研当成规避就业难的避风港,是考生选择考研的两个最主要原因。尽管近年来本科毕业生的整体就业形势持续严峻,2015年的整体态势较上一年并未出现明显变化,但越来越多的社会现实,让越来越多的考生认识到学历并不等于能力,考上研究生也不能与高薪、好平台划上绝对的等号,盲目跟风考研的比例降低,考研大势回归理性,所以考研总人数不会激增。
三、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定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51.72万人,较2015年上涨4.4%,扩招的比例非常有限,而这部分增加的指标主要给到了 专业硕士 。全日制专业硕士改革已经进入第五年,总体步奏比较平稳,招生入口没有大幅放大,从而决定了考研报考总规模的稳定性。
热门专业多是老面孔,排名顺序值得研究
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数据,北京地区2016考研报考人数位居前十的专业为 工商管理 、会计、法律硕士(非法学)、金融、公共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金融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汉语国际教育、计算机技术,新东方在线对来自全国的约10万名学员报考数据进行统计,发现报考构成情况与北京几乎完全一致。
分析后可以发现,热门专业多是老面孔,工商管理依旧是老大,法律、金融、计算机等传统热门地位任然稳固。但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十大热门专业”多了几个新兵,排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会计硕士 (MPAcc)异军突起从去年在三甲之外,冲到了第二的位置,这与该专业初试参加全国联考、招生规模大和初试门槛较低有极其直接的联系。再有公共管理(MPA)因学费相对较低且初试科目与MBA一样,报考人数增加极快。汉语国际教育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强势挤进前十,也与国家主导 传统文化 复兴与高新结构崛起有直接关系。
另外,“十大热门专业”中专业硕士的比例已经超过3分之2,这也与硕士研究生培养重视应用的方向一致,反映了社会对高学历人才在实践能力上的要求,也与研究生专业硕士改革的目的基本契合。
报考院校和地区分布两极分化依然严重
据新东方在线的数据,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武汉大学、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等常年位列报考前列。而部分科研院所、地处中西部或名气一般的院校缺存在年年招不满的情况。背后的原因值得研究,从2005至今的十年间,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约80%,学历通胀现象严重(或者说学历贬值),用人单位就不只看是否有研究生学历了,更看重的就成了研究生毕业院校的名气,国家机关、国企、知名外企等“香饽饽”也格外看重学生背景,甚至“985、211”成了最基本选拔条件,这导致考生更加愿意追逐“名校”。而考研备考周期长、花费多、环节复杂,使得不少考生关注“性价比”,“好不容易考一回,要考就考个好的!”基本成了多数考生的共识。
除了就业竞争层面的原因,“985、211、34所 自主招生 ”等名校因办学历史悠久,教学质量和培养水平优势明显,加之国家在科研经费和政策上的倾斜,毕业生整体水平相对普通院校更有保障。
分析考研报考地区的分布,冷热两极分化的现象仍然明显,一是由院校分布的不平衡导致的,985、211多数集中在北上广和中东部发达地区(代表研究生培养最高水平的34所自主招生单位,北京就有7所,而除北京、天津以外的华北四省只有1所),所以北京、上海、江苏、天津等省市报考人数位居前列也就不奇怪了。除了名校林立、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原因之外,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热门专业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法学大类,这些专业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必须参加足够多的 社会实践 ,而在经济发达省份,有价值的实践平台或机会明显更多。从就业的一般规律看,在哪里读书基本就在哪里就业,也导致看重发展空间和机会的考生往往一步到位选择中东部省份。
参考资料:
考研现状
顶峰网(https://www.dfxinl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24年考研人数下降了多少 2024考研人数为什么下降的相关内容。
考研是比较重要的一次考试,也是竞争比较激烈的一次考试,每年都会有很多大学生参加考研。根据最新信息显示,2024年考研的人数有438万,和去年相比较,下降了36万人。
2024年考研人数下降了多少
官方最新发布消息,2024年考研人达438万,同比减少36万,自2015年以来出现首次人数下降!
据媒体报道,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已经公布,共有438万人参加考试。与2023年473.8万人相比,下降了35.8万人,下降率为7.56%。这是继2015年以来,全国考研报名人数首次下降。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是165万人,比2014年的172万人,下降了7万人。而2016年则上升到177万人,比2015年增加了12万人。2017年为201万人,比2016年增加了24万人。并首次突破200万人。
2018年上升到238万人,比2017年增加了37万人。2019年再次上升到290万人,比2018年净增长52万人。而2020年首次突破300万人的规模,达到了341万人,比2019年净增长51万人。
2021年又快速上升到377万人,比2020年净增长36万人。2022年很快突破了400万人的规模,达到了457万人,比2021年净增长80万人,增长率为21.22%,增长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
202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为473.8万人,增速仅为3.68%,增长人数也只有16.8万人。2024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只有438万人,低于2022年和2023年的规模,这是许多网友没有想到的。
2024考研人数为什么下降
据统计,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2023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为474万,2022研究生报考人数为457万人。同比2024考研报名人数下降了36万。那2024年考研人数下降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是考研人数可能下降的原因:
1、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在今年考研报名人数未下滑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已经扩大了研究生的录取规模,为考研人提供了更多的成功机会。
2、就业选择分流:与公务员考试和出国留学相比,考研仍然是一种备受青睐的就业途径。尽管考研的竞争依然激烈,但与公务员考试和出国留学相比,参与考研的人数并没有明显减少。 顶峰网
3、二战学生增加:在每年的考研报名中,都会有一部分学生报名但最终选择放弃考试的情况。这部分人中,有一部分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的。而今年参加考试的人数下降,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之前放弃考试的学生再次参与二战。
而对于2024考研人数三年来首降,专家解读主要原因还是就业,很多本科毕业生如果现在能找到一个就业岗位的,肯定更倾向于尽快就业,相比考研究生来说更现实一些。
2024考研该怎么准备比较好
准备24考研的同学,可以借鉴往年考生们的考研经验去准备。
(1)提前选好要报考的专业和院校。确定目标才知道该如何努力。
(2)努力备考,准备好各科目的考试,争取在考研初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3)不要错过重要的考研时间节点。比如到了报名的时间就要及时报名,不要错过考研报名。
以上就是考研A区B区是什么意思,是按大学的所在地还是户口本所在地?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顶峰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顶峰网:www.dfxinli.com考研院校中的A区、B区具体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哪些院校是B区的??成都中医药大学是B区院校吗? 考研院校中的A区是指地处一区招生院校,一区院校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的院校。 考研院校中的B区是指地处二区招生院校,二区院校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
考研a区b区如何划分 多地20日即将公布考研初试成绩,那么考研a区b区怎么划分的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希望给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考研a区b区的划分是由教育部根据各地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而决定的。总体分为两大类,国家按照一类、二类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 一类区域(A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
中专中职高考也就是所谓的对口升学是什么意思? 对口升学考试,就是普通高等院校对口招收职业中专、高中的应往届毕业生。所谓的对口就是指报考专业和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比如说中专学的会计可以在大专或者本科就读工商管理大类的专业 哲学类:哲学、逻辑学、宗教学 经济学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 法学类: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
不区分研究方向是什么意思 不区分研究方向是报考时候不分方向,录取的时候才分。 不区分研究方向是指在考研报名的时候,报考的专业不分方向,等到录取的时候再分方向,或是有的学校会在研一的下半学期进行分配。不同学校分配方向的时间都会不同,以考生们自己报考的院校为准。 研究方向一般是跟着某个学科分类,有些专业领域涵盖的范围很大就需要用到研究方向这个词,比如会计学是个专业你学这个专业主要学习
研究生报考专业与研究方向的区别:(不区分研究方向是什么意思) 1、不区分研究方向是报考时候不分方向,录取的时候才分。或者在研一下半学期以后再分具体的研究方向,这个看学校的安排。 研究生报考专业与研究方向的区别: 2、研究生报考专业与研究方向的区别: ⑴通俗点讲专业就是大类,方向就是小类。 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企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金融与财务管理等。最终拿到的学
不区分研究方向什么意思 不区分研究方向是指在考研报名的时候,报考的专业不分方向,等到录取的时候再分方向,或是有的学校会在研一的下半学期进行分配。不同学校分配方向的时间都会不同,这需要考生们以自己报考的院校为准。 报考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区别 1、报考专业是大类,研究方向是小类,研究方向是报考专业下面细分的各种小类,每个学校细分的研究方向都有所差异,考生们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选
计算机考研分数线2023国家线 计算机考研分数线2023如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属于工学,2023年国家a区工学国家初试线为263分,英语政治37分,数学56分,专业课56分,b区工科国家线253分,英语政治34分,数学51分,专业课51分。 国家线是考研进入复试的最低分数线,不仅总分要过线,而且单科也要过线,各学校通常还会在国家线基础上划定学校复试分数线,各学院也可能再次划定各专
邯郸学院在职研究生上课时间? 邯郸学院在职研究生招生类型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设置的招生专业主要有工商管理等文理科商科类专业,上课方式有周末班、集中班和网络班三种。邯郸学院线下的上课地点为: 邯郸市 。 一、邯郸学院周末班上课时间介绍 周末班是利用周六日进行线下授课,一般不会耽误学员的正常工作进度。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课程学习,学员可以近距离的接受优质教师的课程传授,对于有疑惑的问题,教师
2023-10-23 02:52:25
2023-10-06 00:28:11
2023-09-19 07:34:50
2024-11-06 21:32:08
2024-03-06 22:18:31
2024-03-06 13:03:39